Discover老大·不小你到底要怎Young!?沈春華And AmbiEP35| 走過聖門,聽見教宗!沈姊的羅馬時代
EP35| 走過聖門,聽見教宗!沈姊的羅馬時代

EP35| 走過聖門,聽見教宗!沈姊的羅馬時代

Update: 2025-11-25
Share

Description


有些旅程,走之前以為只是觀光;

走完之後才發現,它悄悄拉開了生命的另一扇門。



這一趟,沈姐受「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」邀請,

與來自教育界、宗教界、各界的貴賓的代表團一同踏上羅馬,

近距離聆聽新任教宗──良十四的公開演講。

他並非遠在雲端、也不是神聖到不可接近的人影,

反而帶著一種「你可以靠近」的溫暖——

沈姊親眼看見他為好幾個小嬰兒祈福時,那雙手的慈悲勝過任何語言。

更讓人驚訝的是:

教宗乘坐的車,居然沒有防彈玻璃!



而就在這一次旅程中,

沈姐第一次以 VIP 通道踏入聖彼得大殿(Basilica)——

那個米開朗基羅用一生最強的天賦構築出的圓頂,

那個貝尼尼親手打造、如巨大神聖華蓋般的主祭壇,

還有那座米開朗基羅人生唯一署名的作品:「聖殤」。

每一步,都像在與歷史對話。



我們也趁著這集,聊聊很多人常常搞不清楚的事:

「Basilica 大殿」和「Church 教堂」到底有什麼差別?

原來,大殿不只是地點,更是一種榮譽與身份。

它承載的是信仰、政治、文化交織的重量。



而這一年的羅馬,格外特別——

因為這是天主教的 「禧年」。

每逢禧年,聖彼得的大殿會打開一扇平時封閉的門:

聖門(Holy Door)。

能在聖門開啟時踏入,是一種象徵:

穿越不完美、走向新的生命篇章。

很多人一輩子只能遇到一、兩次。

而沈姐在這趟旅程裡,也走過了那扇象徵寬恕與祝福的門。



回到節目裡,我們不只談宗教,

而是聊「人跟人如何理解彼此」。

教宗在演講裡不斷強調——

“溝通,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。”

不分宗教、不分文化、不分立場。

這句話好像說得簡單,

但在這個充滿焦慮、分歧的時代,比以往更重要。



這一集,讓我們跟著沈姐的步伐,

從羅馬的石板路、聖彼得大殿的穹頂、

到教宗的聲音裡,

重新理解什麼叫「走進信仰,也走進自己」。



本集亮點:


  •  沈姊與教宗良十四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:親和力、溫暖與震撼

  •  Basilica 與 Church 的差別到底在哪?

  •  聖彼得大殿 VIP 參觀的內部重點:圓頂、祭壇、藝術寶藏

  •  什麼是禧年?為什麼聖門 Holy Door 平常不開?

  •  走過聖門的深層象徵:寬恕、更新、重啟

  •  米開朗基羅唯一署名作品「聖殤」背後的故事

  •  教宗為何不坐防彈車?他對「愛與溝通」的詮釋

  •  跨宗教代表團的意義:人類共同的價值




--

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

Comments 
loading
In Channel
loading
00:00
00:00
1.0x

0.5x

0.8x

1.0x

1.25x

1.5x

2.0x

3.0x

Sleep Timer

Off

End of Episode

5 Minutes

10 Minutes

15 Minutes

30 Minutes

45 Minutes

60 Minutes

120 Minutes

EP35| 走過聖門,聽見教宗!沈姊的羅馬時代

EP35| 走過聖門,聽見教宗!沈姊的羅馬時代

沈春華(沈姊姊)/ Ambi